您的位置:首页 > 党建工作 > 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
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 
自觉肩负起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 
  ----365bet赌场官网党组书记  局长  马国珍
西宁市科学技术局:http://www.cdjjzc.com    来源:    创建时间:2017/12/28 10:13:13    

  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,10多次提到科技,50多次强调创新,把创新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和新发展理念的首要任务,把科技创新作为实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目标的战略支撑,把创新驱动作为开启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战略,吹响了新时代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,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强劲号角。特别令人振奋的是,党的十九大对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,在发展理念上再次强调创新发展理念的首要地位,突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把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。在任务部署上重点强调了六个方面:更加突出基础研究、战略支撑、战略科技力量、企业主体和成果转化、创新环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。同时,十九大报告明确把科技实力大幅跃升,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作为到2035年衡量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标志。并首次将科技创新的伟大思想目标和重大战略部署写进了《党章》,凸显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历史重任。我们科技部门和科技工作者使命光荣,地位重要,任务艰巨。
 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,建设世界科技强国,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,西宁市科技工作既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,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如何建设创新型城市,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形成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发展新动能,始终把人才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,把科技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生产力,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全面激发创新创业的动力和活力,成为科技部门和科技工作者思考谋划的重大课题。
  创新是促进发展动力转换、推动更高层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。党的十九大提出“要把创新驱动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来实施”。西宁作为省会城市,更需要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,更要注重创新、主动创新,用创新的理念抓创新、谋发展。近年来,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,汇聚创新资源,凝聚创新力量,集聚创新优势,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,赢得城市发展主动权。同时,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,将创新作为引领全市发展的第一动力来抓。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,有力推动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,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,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1.85%。
  面向新时代,迈向新起点, 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创新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,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新时代的首要任务,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优先战略摆在核心位置,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优化科技类公共服务的新要求,准确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对加强科技战略支撑的新要求,坚定创新自信,强化创新作为,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。聚焦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,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,加速全市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、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,推动西宁全面迈向创新驱动新时代。科技部门要精准把握科技发展大势,准确研判科技发展战略方向,用心探索新时代科技工作规律,瞄准方向,调整思路,聚焦短板,改进工作,围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西宁创新型城市目标,以加快构建大科技工作格局为抓手,以协同创新为手段,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,加快创新体系建设,探索性开展创新人才队伍建设,以踏石留印、抓铁有痕的时代要求和工匠精神,锐意进取,埋头苦干,以超前性、突破性思维谋划科技工作新思路新举措,凝心聚力,迎难而上,自觉肩负起新时代属于科技工作者的崇高使命,努力把全市科技创新推向新高度,不断开创科技工作发展新局面。今后五年内乃至更长时期内,我们要逐步启动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、创新驱动发展、创新环境构建、创新主体培育、创新平台建设、企业技术攻关、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人才激励、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等9大科技创新行动,全力推进科技供给侧改革、高新区建设、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科企和高企倍增计划等4大重点任务,集聚各类创新主体,循序渐进, 压茬工作,在做实见效上下功夫,下大力气构筑科技创新发展的实体组织和标志性工程,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科技创新中心,尽快扭转科技工作传统思维惯性重, 工作基础薄弱,科技实力不强,科技地位不突出现状,将科技创新的“设计图”转化为“施工图”,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, 建设幸福西宁插上科技创新发展的翅膀。
  一、深入推进西宁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程
  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,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,把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作为推进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,按照国家新一轮安排部署,认真分析总结5年创建工作经验做法,找到差距,强化工作力度,全力打造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青藏高原科技创新中心,加快推进高原“绿色发展样板城市”建设。
  二、全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程
 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,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全面推动落实《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方案》、《西宁市贯彻<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>实施方案》两个方案等任务,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,逐项督办各项改革举措和重点任务,不断增添改革的新内容,落实改革的新任务。积极落实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系列任务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,研究谋划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发展,打造名副其实的新园区,优化管理体制机制,调整核心区、示范区界定,科学编制园区产业发展规划。扎实实施“三区”人才支持计划,强力推动科技精准扶贫。提升知识产权工作定位,加快西宁知识产权强市建设,提升省会城市综合竞争力。推进科技系统体制机制改革,继续调整优化局机关运行机制,下放和建立依托科技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专业机构管理项目新机制,充分发挥第三方服务功能,推动市场化运作水平。
  三、全面实施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建设工程
  大力支持研发机构建设,鼓励支持国内知名高校、国家级科研院所在西宁建立独立研发机构,鼓励引导企业、高校院所、社会团体产学研联合,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重点实验室、院士工作站等新型研发机构。鼓励省内外高校、科研院所、行业协会等来宁设立技术转移分支机构,支持我市企业采取并购、兼并重组等形式组建新型研发机构,引进先进技术,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,推动行业发展。加快光伏、锂电、铝镁合金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。在大通北川省级高新区,与洛阳中色冶金研究所合作建设铝镁合金研发中心;与东川、南川工业园联合共建锂电产业创新研发平台。对市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、新认定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工业设计中心(企业)、重点实验室、新认定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重点实验室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、行业技术中心、工业设计中心(企业)给予一定额度的资助或奖励。 
  四、全力实施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共建工程
  鼓励引进专业化的孵化运营机构,完善服务功能。加强西宁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,促进提质增效,全力打造民营企业示范性科技孵化基地。支持和鼓励高职院校、省内高校引入民营资本共建大学科技园、孵化器、众创空间等专业化科技创新创业载体。
  五、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
  制定出台市级科技成果转化资助政策,充分发挥创新政策的导向作用。依托国家和省市创新平台,围绕我市八大产业领域,加快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创新基地布局,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。支持创新主体开展产学研协同转移转化科技成果。支持驻宁高校、市属高职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、科研评价、科研项目管理、人才引进等方面深化改革,大胆创新,研究提出新思路、新举措。
  六、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程
  建立“政府扶持、市场引导、企业主导、互利共赢”的合作新模式,推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。围绕八大产业,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、科研院所参与共建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,实现联合开发、优势互补、利益共享、风险共担。对新认定的由我市企业牵头组建的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,给予一定的资助,支持联盟承担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,探索联合攻关、利益共享、知识产权运营的有效机制与模式。
  七、实施技术转移服务建设工程
  尽快恢复西宁市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市场,全力抓好科技“老本行”,精心种好科技创新“责任田”。集省、市科技部门和国家高新区力量,加快建设面向西宁、服务全省的西宁科技大市场,将其作为科技创新的突破口,破解科技科技服务业严重滞后的短板,发挥科技创新的中心和枢纽作用,形成青藏高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,打造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。
  八、全面落实创新激励政策
  加快科技供给侧改革,打破束缚科技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约束,科学谋划科技力量的布局结构,全面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,不断提高服务科技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,让科技研发与产业需求和科技人员个人追求无缝对接。总之,一切都要围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来思考,充分发挥“政策驱动”的力量。当前,首要的任务是健全科技成果科学评估和市场定价机制,全面推进科技成果使用、处置和收益权管理改革,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、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比例不低于70%,对实质参与研发的高校、科研院所具有领导职务科研人员,可按实际贡献享受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政策。鼓励企业和高职院校、科研机构以技术入股、转让、授权使用等形式在我市转移转化科技成果,按其在“全国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”的技术合同成交并实际到账额,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。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补助,可采取特事特办、一事一议的方式,进一步发挥科研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。全面推动落实创新人才评价、创新人才管理、科企和高企培育扶持政策,特别是改革调整科技成果转化与职称评定政策,发展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力量,提升科技创新实力。
  九、开展多层次科技交流合作
  围绕“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业态”,组织和引导各县区、开发区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、创新园区的交流合作。鼓励我市企业开展区域性、境内外技术合作交流,支持行业龙头企业、创新型企业与名校大所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,每年组织实施200个左右、资金支持100个左右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,组织实施5个左右的重大专项。加大科技宣传力度,开展创新政策、创新成果、科技典型人物等宣传报道,大幅提升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。精心举办年度创新创业大赛,深入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,创造性开展群众性科技活动,持续提升广大群众对科技进步的获得感。强化政策引导。
  十、注重组织考核激励
 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,制定科技创新量化指标,对各地、各园区工作由定性指导转为定量考核,并切实加大督导调研工作力度。